心理沙盘游戏与3D心理沙盘有什么渊源联系?

发布日期:2019-05-2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沙盘游戏
 
心理沙盘游戏与3D心理沙盘有什么渊源联系?

 
有朋友让我整理一下心理沙盘游戏与3D心理沙盘的相关资料,以便做展示用。
如果从心理沙盘的源流来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于是简略地将材料汇聚一遍。
 
大家都说,心理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该技术通过唤起童心,引导人们找到了回归心灵的途径,进而将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在沙盘中得以化解。
 
由于沙盘游戏技术不需要很深奥的理论技术,上手快、使用规则不繁琐,所以在学校和幼儿园,它被广泛采购配置并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在大学和成年人的心理诊所,它也深受欢迎。
 
【这部分是别人都这么说心理沙盘游戏历史发展的一段话,具体是不是如此,不知道。】沙盘的运用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后期。将游戏和创造性活动作为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在当时已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对于儿童的治疗。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等人都是将玩具和小物件用于治疗、诊断的积极推动者。他们的实践结果强有力地支持了荣格将想象力和创造性用于成长和个体化进程的主张,在沙盘游戏于20世纪50年代被杜拉·卡夫(Dora Kalff, 一位瑞士籍荣格学派的治疗师)命名之前,运用小物件在沙中制造场景的方法已经在治疗领域确立了它的地位。1929年,英国小儿科医师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发明了“世界技术”,又称作“世界游戏”(worldplay),它是沙盘游戏的前身。
 
卡夫的沙游理论建立在荣格观点的基础上,认为人的心灵能够被激发并不断地朝健康的方向移动.卡夫认为沙游是一种工具,儿童通过它可以表达原型和内心世界,并同每天的外在现实相连结。她提出了一种假定;即这种象征性游戏实现了意识和无意识心智之间的一种沟通。在治疗师创造的这个得到保护的安全空间里,意识与无意识心智间的交融激发个体产生和谐和丰满的意象,重新建立自我(ego)和本我(self)的连结。伴随着“自我”和“本我”的连结,儿童各方面的行为机能变得更加平衡与和谐。在观察到这种现象之后,卡夫便开始将沙游方法运用在成人身上。
 
 
沙盘游戏融入了语言和非语言的方法,通常用来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技术。沙盘游戏的应用领域包括精神治疗机构、私人诊所、学校、个人成长训练中心以及商业组织。当前学校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配备心理沙盘。可以说心理沙盘成为心理咨询室的一个硬性标准。
 
3D心理沙盘(也被称为电子心理沙盘),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实体心理沙盘技术,将心理沙盘游戏电子化,克服心理沙盘在沙具管理、不能主动出具报告、环保污染等方面的问题,遵循心理沙盘游戏疗法的原理和相关技术,实现传统心理沙盘的3D数字化。3D心理沙盘使得沙盘游戏的过程沉浸感更好,让来访者更加进入状态,身临其境,内心的世界得以呈现,心灵的充实与发展、治愈与转化也获得了可能,更能够随心所欲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目前,3D心理沙盘不仅在教育行业的高校基础教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中小学、高校)中被广泛的使用,在军队、武警、监狱、公检法、企业、心理咨询中心等等领域都有着充分的应用。
 
这样一整理,对心理沙盘游戏与3D心理沙盘的关系做了联系,可以帮助对心理沙盘游戏与3D心理沙盘有疑惑的朋友了。

上一篇:
心理沙盘设备厂家集中从哪里采购心理沙盘套装?http://www.xinlisp.cn/shapanyouxi/2019/0520/465.html